最近刷到太多关于川音的争论——有人说这儿是艺术生的天堂,也有人吐槽"金玉其外"。作为蹲点采访了37个在校生的老司机,今儿就带你们扒开表皮看真相。准备好瓜子饮料,咱直接上硬菜!
一、新校区VS老校区:冰火两重天?
新都校区简直豪横得不像话!舞蹈生张同学原话:"练功房空调24小时不断电,地胶踩着跟踩云朵似的"。最绝的是音乐厅,德国进口的施坦威钢琴就摆了5台,听说有学生半夜偷摸去练琴被保安追着跑...
反观锦江校区就有点心酸了。钢琴系李学长苦笑:"琴房紧张到要提前三天预约,上次抢琴房差点和民乐系打起来"。不过老校区也有杀手锏——出门就是九眼桥酒吧街,搞爵士乐的都说这儿是"野生排练场"。
二、教学水平玄学大揭秘
都说川音老师牛,到底牛在哪?根据教务处数据:
- 65%专业教师有海外进修经历
- 28人拿过国际艺术比赛评委资格
- 但!15%学生反映师生交流太少
流行音乐学院王同学现身说法:"我们系主任是《中国好声音》的御用编曲,上课直接拿周深demo当案例拆解"。不过也有翻车现场——美术系某教授去年还在教Windows98时代的PS技巧,被学生集体写信抗议。
三、那些你想不到的校园潜规则
- 抢课比春运还刺激:尤其是大师工作坊,0.1秒手慢无
- 琴房恋爱定律:钢琴+小提琴组合成功率最高(别问怎么知道的)
- 神秘宵夜江湖:北门炒饭西施掌握着半个声乐系的体重秘密
最离谱的是雕塑系传统——每年毕业展都要偷偷往作品里藏彩蛋。去年某学长在青铜像耳朵眼刻了"川音食堂肉包子yyds",居然真被观展人发现了!
四、毕业生憋了四年的真心话
2020届声乐系陈学姐现在开音乐培训班,她掏心窝子说:"川音给我的最大财富不是技巧,而是成都演艺圈的人脉网"。但编导系赵学长泼冷水:"学校教的拍摄手法早过时了,现在用的都是自学的无人机跟拍技术"。
最中肯的评价来自舞蹈学院辅导员:"这里就像艺术家的孵化器,但破壳而出的力量得自己长出来。有人四年练废了12双舞鞋,也有人把琴房当酒店钟点房睡"。
个人观点拍桌子时间
混了三天校园论坛后,我发现个扎心真相——川音是把双刃剑。设备师资确实能打,但混日子的真会被卷成麻花。建议两种人闭眼冲:①准备在西南艺术圈扎根的 ②自律到能主动"扒"老师资源的。要是只想来拍抖音变网红...劝你去三圣乡租个民宿更划算!
最后说句得罪人的:艺术院校的口碑就跟火锅底料似的,牛油再多也得自己会涮。建议各位亲自来逮个学生请杯奶茶,比看100篇攻略都管用。记得避开周五下午,那天全校都在抢琴房,逮不到人可别赖我!